我市召开“聚人才·保用工·促发展”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 2023-12-1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东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2月7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聚人才·保用工·促发展”新闻发布会,邀请到市委常委、副市长杨同贤,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袁永鹏,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部副经理杜宝更,省黄三角农高区科研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谭新锋,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孟贵宾,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杨同贤

人才是第一资源,用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围绕做好人才和用工保障工作,我们不断优化政策,加强招才引智、技能培养,保障用工需求,努力构建信息对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有利发展的工作格局。重点抓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优化政策和服务措施。出台了“人才金政40条”等一批“含金量高”的引才政策,补贴标准处于全省前列,今年仅市级就落实人才补贴2.47亿元,惠及人才和团队共3万多个。实施了“创业服务梧桐计划”等“十大工程”,打造了“乐创东营”服务品牌。今年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4亿元,发放创业补贴377万元,扶持创业者1557户。打造特色人才街区、人才之家、人才驿站,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工作站,为人才提供便捷服务。

  二是加强招才引智工作。实施顶尖人才引进、海外英才集聚三年行动,开展新一轮青年人才集聚专项行动,举办首届黄河国际人才周等活动,打造了“黄河入海•才聚东营”人才品牌。常态化开展名校名企直通车等引才活动,在海内外重点地区布局了16处人才工作站,邀请152名优秀学子担任“校园青年引才大使”。今年以来,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近400人,同比增长30%;引进青年人才3万人,连续6年实现净流入。我市今年首次入围“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

  三是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开展“山东手造”特色技能培训、“鲁菜师傅”创业能力提升、城乡公益性岗位人员岗前培训等系列培训,培训3.7万人次。深入推进技能人才“梯次培养”,3人获评泰山产业技能领军人才,入围人数全省最多;实施“东营工匠”学制培养,培育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2457人。深化企业职称自主评审和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自主评价备案企业达到400家,自主评价2.19万人,评审初级、中级职称3007人。今年,全市新增技能人才36053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1450人,都比去年翻番。

  四是全力保障企业用工。落实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和失业保险政策,为84家中小微企业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2.95亿元,为2225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990万元,为199家企业961人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144万元。开展“人社专员”一对一服务,深入900多家规上企业对接联系,依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次,解决企业用工需求11.5万人次。面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举办200多场招聘活动,达成就业意向超过4.5万人次。

  现在正值岁末年初,明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快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进一步做好人才和用工保障工作。重点在四个方面用力: 

  一是尽可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明年我们将汇集近3万个优质岗位,招引各方英才。继续组织实施千名英才、科技创新青年人才专项引进计划,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总计2800人左右。辖区内5所高等院校,面向社会选拔急需紧缺人才300人左右。胜利油田等央企及市属国有企业,计划引进1500人左右。民营企业计划招聘2.3万人左右。

  二是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继续开展“就选东营”专项行动、名校名企直通车等人才招引活动,实施博士后“双提双引”行动,持续提升“才聚东营”品牌效应。深入推进人力资源服务“聚才兴业”计划,拓宽市场化引才路径,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三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技能兴市”行动,统筹推进“东营工匠”学制班培养、“金蓝领”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举办黄河流域职业技能竞赛,搭建区域高技能人才交流协作平台。常态化开展高技能人才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加快建设与产业体系相匹配的技能人才队伍。

  四是切实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利用春节前后100天左右的时间,举办50多场就业人才服务活动,为企业解决用工需求。持续开展“黄河口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活动,不间断提供用工保障。推广“东营企业用工服务在线”系统,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用工服务。

省台东营站记者

企业用工,一头连着企业发展,一头系着群众就业,做好企业用工保障,对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就业局势持续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请介绍一下人社部门保障服务企业用工的相关情况。

袁永鹏

今年以来,针对困扰企业发展的“招工难、留人难”问题,全市人社系统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扎实推进“送工入企稳生产”惠企行动,积极推进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

下一步,全市人社系统将继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保障企业用工政策措施,构建“12345”服务体系,精准解决企业用工难题。下面,向大家具体介绍一下“12345”企业用工服务体系的主要措施。

“1”就是组建一支用工服务队伍。建立由人社服务专员组成的服务队伍,精准对接各类企业用工需求,编制用工供需目录,研究制定解决方案,精准摸清全市企业用工家底。“2”就是搭建线上线下两个用工保障服务平台。开发启用“东营企业用工服务在线”系统,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人员求职意愿,实现企业用工与个人求职快速匹配、精准推送;建设市人社局、县区人社局、产业园区三级企业用工服务中心,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实体化运行,实现用工信息收集发布和用人招聘常态化。“3”就是充分发挥企业、市场、政府三方作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开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升行动,逐级研究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和用工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提质增效行动,提高人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充分发挥政府保障服务作用,健全完善发挥公共就业和企业人才用工服务体系。“4”就是完善动态监测、劳务协作、校企对接、联动响应四项机制。依托企业用工服务专员,开设企业用工服务热线,分类实行动态用工监测;强化市内劳动力综合开发利用,统筹建设一批市外紧密型劳务协作基地;建立市域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内外校企合作基地;建立企业用工保障服务联系机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定期研究解决企业用工服务的重点问题。“5”就是实施五大助企用工专项行动。实施“千名专员进企业”对接联系行动,开展企业用工招聘、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订制化”服务;实施“百家机构助千企”精准服务行动,遴选优质人力资源机构与重点缺工企业“一对一”结对联系服务;实施“千家企业育万人”技能提升行动,推进企业技能人才等级自主评价;实施“黄河入海·才聚东营”招聘扩容行动,组织开展人才招引和用工招聘系列活动;实施“优化企业用工环境”专项提升行动,促进企业用工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为解决当前企业用工的燃眉之急,全市人社系统将于12月中旬开展服务保障企业用工“百日攻坚”行动,帮助全市企业解决急需用工问题。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近年来,胜利油田大力推进传统油气、新能源、绿色低碳三大产业协同发展,胜利油田在引才聚才方面,有哪些举措,推动产业链和人才链协同发展?

杜宝更

胜利油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市和胜利油田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自身优势、行业特点等,提出了统筹推进传统油气、新能源、绿色低碳“三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领先企业,打造百年胜利”擘画了战略蓝图,同时也对油田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围绕引才聚才,我们重点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全方位引进用好人才,夯实产业人才根基。聚焦重点领域、新兴领域人才需求,一是加大高校毕业生引进力度,在传统油气、新能源和绿色低碳等领域,近三年引进高校毕业生近1700人,其中硕博士占45%以上;二是发挥全国规模最大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高端引才作用,围绕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引进页岩油勘探开发、CCUS技术应用、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方向优秀博士后;三是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项目合作、短期兼职、特聘专家等方式,柔性引进勘探开发和新兴业务亟需的高端人才。我们也欢迎海内外优秀人才共聚油田、同谋发展,为端牢能源饭碗贡献智慧力量。

另一方面,健全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一是为引进人才搭建事业发展平台。胜利油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建成15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打造了12个中石化优秀创新团队,在研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17项,累计走出去院士12人,为人才干事创业搭建了宽广的舞台。二是为引进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待遇。胜利油田具有完备的薪酬福利体系,对社会化高层次人才,执行一人一议特薪制度,在站博士后叠加补贴薪酬可达45万元,对引进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见习期按不低于职工平均绩效的标准发放薪酬,险金按最高比例缴纳。三是为引进人才提供完善的保障支持。建立完备职业发展体系,设置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支人才成长通道,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实施全链条荣誉表彰、激励性年金、“菜单式”查体疗养等,加强人文关怀;建设“人才公寓”,为人才提供拎包入住服务。同时,油田人才均享受东营市引才补贴、购房补贴等优惠政策,各类人才不仅能享受企业提供的待遇,也能享受政府的关爱。

来到油田,来到东营,就能感受到政府、企业对人才的关心关爱,相信在油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东营的人才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也欢迎各地的优秀人才集聚东营、集聚油田,共创美好未来。

中国山东网记者


黄三角国家农高区2023年人才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2024年农高区在人才引进方面有什么主要措施?

谭新锋


今年以来,黄三角国家农高区坚持以打造盐碱地综合利用人才创新高地为主线,大力推进实施“人才引育”工程,各项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联合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共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吸纳8名院士为国创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一年内,设立了匡廷云、种康、吴孔明院士3个院士工作站,全区各级各类创新平台达到54个,汇聚科研人才团队108个、976人,形成了明显的人才集聚效应。利用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引进博士2名,硕士23名。推进中科院植物所、青岛农业大学在农高区注册成立东营中科草牧业研究院(民办非企)、黄三角智能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事业法人)等实体研发机构,进一步提升了全职人才引进承载力。激发企业用才主体“新动能”,积极鼓励企业创建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企业研究院等平台载体,黄三角生物技术产业研究院成功认定为农高区首个“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实施农高区特色人才项目,印发了《“盐碱地科技创新英才”项目实施细则》,集聚更多盐碱地综合利用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参与农高区建设。

2024年黄三角国家农高区将持续发力,在人才引进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发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引才主载体作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稳定支持”和“揭榜挂帅”方式,聚集更多高层次人才团队承担实施国创中心科研项目。加快推进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大力引进博士后高层次人才。积极推动与中国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合作,联合争取博士、硕士生指标,实现自主培养盐碱地综合利用高层次人才。

二是用好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建立完善青年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继续用好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计划再引进一批盐碱地综合利用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强化引才政策支撑,制定符合农高区实际的周转编制引才政策,加快培植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三是推进实体研发机构建设,提升引才质效。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高校院所、人才团队在农高区设立实体研发机构。坚持全职引才目标导向,加大引进全职人才支持力度,推进实体研发机构人才引进、科研攻关与农高区本土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度融合,更好发挥“筑巢引凤”载体作用。

四是完善人才发展环境,提升引才留才承载力。认真落实东营市“人才金政40条”和农高区“招才引智”政策15条,确保各项政策真正落地并发挥效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加强教育、医疗设施建设和人才住房保障,为各类人才在农高区创新创业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当前,黄三角农高区肩负着盐碱地综合利用国家使命任务,面临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重大机遇,我们将深化推进实施人才引育工程,抓重点、提质效、求突破,把人才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奋力谱写“才聚农高”新篇章。

黄三角早报记者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正致力于打造区域人才集聚高地,请问2024年学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有什么具体安排?

孟贵宾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黄河入海口、国家重要石油工业基地——山东省东营市。学校于2022年2月正式揭牌成立,开启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征程,现建有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山东省高校碳中和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8个,油气开发工艺与装备等市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6个,石油装备、能源科学等各类实验中心和实训室197个。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其中博士120余人、高级职称22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10余人,获批组建了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团队、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等多个人才团队。现有在校生10200余人,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设有30个本科招生专业,包括2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9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等优势特色学科为主,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学校坚持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锚定“高端、特色、开放”的办学思路,与多家地方头部企业、科研院所签署合作协议,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山东大学等高校签署共建援建协议,汇聚起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资源优势,形成政校企深度融合、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各项事业呈现蓬勃发展良好态势,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方向不断迈进。

为进一步加快人才高地建设步伐,学校于2023年11月9日发布了2024年度人才招聘简章,实施百名博士引进计划,该计划主要分三个大类岗位:一是正高级岗位10名,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级职称;二是副高级岗位20名,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和副高级以上职称;三是中级岗位70名,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招聘石油、化工、机械、电气、控制、计算机、药学、管理学、经济学等30多个学科专业,具体条件和程序请查阅《山东石油化工学院2024年度人才公开招聘简章》。

另外,学校于2023年11月22日发布了公开招聘二级学院院长的公告,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二级学院院长2名,全职引进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相关学科领域院长1名和工商管理、管理学、应用经济学相关学科领域院长1名。国内应聘者应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级职称,海外应聘者应具博士学位、知名大学教授职位或国际知名研究机构研究员及相应职位,获得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者优先考虑。具体条件和程序请查阅《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公开招聘二级学院院长公告》。

最后,诚邀相关学科领域的优秀人才来东营创新创业,欢迎优秀博士人才加盟山东石油化工学院。

分享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